物理科学学院举行拔尖基地“格物明理”系列报告(第9讲)——Vladimir Gligorov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文/施伯安     图/钱文斌

       受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拔尖基地“格物明理讲坛”邀请,Sorbonne Université教授、法国LPNHE高级研究员 Vladimir Gligorov 于 9月24日10:00—11:30 在雁栖湖校区学园1地下一层006作第九讲专题报告《Mirages, Oases, Mountains: a journey through the Standard Model》。此次讲坛由物理科学学院钱文斌副教授主持。物理科学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到场聆听。

       报告以生动比喻开场,Gligorov教授结合其沙漠旅行见闻,将寻觅新物理比作穿越无垠沙海:多次未能证实的超出标准模型的迹象如“海市蜃楼(mirage)”,与标准模型预言不完全一致的实验线索如“绿洲(oases)”,而持续攀登认知高峰则如“跨越群山”。

       他以博闻强识的视野,从CKM角 γ的直接与间接测量切入,指出γ的高精度测定既是检验CKM矩阵幺正性的关键,也是探索新物理的重要线索;并从轻子普适性的角度出发,结合LHCb 关于R(D)、R(D*)等结果与标准模型预言的差异,讨论在轻子四动量转移平方分布上的表现,强调这些差异可能暗示新物理,也可能源于实验与理论建模尚不完备,需以更高统计与更严谨的实验加以澄清。与此同时,他还回顾了近年对四夸克、五夸克态的观测进展,提示人们对强子谱系的认识仍在深化之中。

       在展望部分,Gligorov教授以“骆驼”寓意大型对撞机与先进探测器,强调其在引领人类走出“新物理荒漠”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LHCb升级与实时数据处理的新进展,展示了在稀有衰变与CP破坏研究中的广阔前景。现场交流热烈,主讲人耐心解答了师生提问。

2025092808

图片: Gligorov 教授幽默地将大型对撞机实验比喻为穿行沙漠的骆驼。

2025092809

图片:师生们认真听取讲座。

2025092810

图片: Gligorov 教授与提问人员热切交流。

2025092811

图片: 钱文斌向Gligorov 教授颁发“格物明理讲坛”证书并与其合影。

主讲人简介:Vladimir “Vava” Gligorov 教授现任法国高能与核物理实验室(Laboratoire de Physique Nucléaire et des Hautes Énergies,LPNHE)资深研究员、索邦大学教授。自 2003 年起,他一直是LHCb合作组的重要贡献者,先后担任多项关键职务,包括副物理协调人、LHCb升级软件规划组共同主席等。其研究聚焦于通过研究CP 破坏与稀有衰变寻找新物理,尤为强调创新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Gligorov 教授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并曾在 格拉斯哥大学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从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