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18:00,中国科学院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学生礼堂成功举行。物理科学学院、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合唱团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对《保卫黄河》和《星火诗篇》的精彩演绎,荣获本次比赛二等奖,同时包揽了本次合唱比赛的最佳指挥和最佳伴奏两个奖项。
物理科学学院合唱联队本次选定的曲目包括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保卫黄河》以及赵博作曲,李庆文作词的《星火诗篇》。《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如今虽是和平年代,但中华儿女时刻不能忘记历史,一二·九精神长存于心间。
十月中旬各学院着手组建合唱团,十一月初敲定合唱团人员名单和演唱曲目,确定曲目后的一个月里,声乐指导李博洋老师带领大家反复练习与排练,详尽地为成员们讲授乐理知识与发声技巧,对每个乐句与小节进行精细合理的调整,为剧情演出的同学设置不同的符合史实的动作,不断改善合唱团整体的舞台表现,为比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整个十一月每周不见不散的排练,从教室到礼堂,每一名参与合唱的同学都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未放弃,默默努力,最终在舞台上奉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本次合唱曲目以《保卫黄河》开篇,振奋人心的乐曲及慷慨激昂的演唱声交织,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体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星火诗篇》温柔却坚定的旋律体现了我辈以肩扛起强国复兴的责任,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合唱团的全体成员为本次合唱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合唱指挥苑腾龙(数学科学学院)荣获全场最佳指挥,钢琴伴奏曹倍源(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和小提琴伴奏李默菲(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荣获全场最佳伴奏。
声乐指导老师:李博洋
合唱指挥:苑腾龙
钢琴伴奏:曹倍源
小提琴伴奏:李默菲
朗诵:陈文佳
剧情表演:方雅萱 李翔宇 周奕 吴慧 刘成奕 段凯祥
合唱团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女声部:
张瑞雨 胡天然 田一涵 秦梁玉 贺淇萱 莫海梅 王子琪 杨盈 田入月 周睿齐
蔡亦璇 朱萱萱 凌云飞 张钰麟 孟甜 徐甲霖 陈明霞 王立欣 孟亚男 马誉
蒋曜竹 吕天琪 张小艺 蔡雨漫 李孜珊
男声部:
刘迅 王豪宇 杨明 鞠明润 方陈鑫 张思远 卢林平 陈家坤 张嘉豪 刘星毅
马松琦 宋炳兴 张启元 黄屹凡 杜世豪 高子祥 林清杨 司华来 陈绩 刘子豪
王圣沛 余金键 余荫铠 张琳毅 张子轩 赵俊杰 王鹏尧 李涵朋 何炜 夏宏鲲
马名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在2024年6月26日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支点。为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集中教学各学院优势,推动跨学科交叉交流,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学生会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会、他山学科交叉创新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科交叉沙龙系列活动开幕式成功于2024年12月8日14:00在雁栖湖校区教学楼一101教室举办。此次系列活动主题为“学科交叉汇众智,AI赋能创未来”,整合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科交叉沙龙系列活动、国科大光源行动·悟理书院系列活动、2024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学术沙龙以及他山青年论坛系列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学前沿,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计划搭建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并提供交叉学科研究的实践机会。整体系列活动包括三阶段:12月8日为开幕式,12月9日至12月21日为跨学科研学实践,12月22日为研学实践成果展示与总结。
会议现场
开幕式当天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报告环节,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三位知名研究员,分别就“人工智能+材料科学”、“AI在引力波探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AI+高能物理交叉研究及基于大模型的物理分析智能体进展”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享。第二部分是交流环节,与会的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围绕跨学科人工智能领域中具有潜力的研究课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充分交流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刘淼老师
主题报告环节首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淼教授。刘老师在演讲中首先简要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概念,随后深入介绍了“人工智能+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技术趋势。他重点阐述了AI在材料设计、性能预测和实验优化中的应用,并分享了自己对该领域发展现状的独到见解与未来展望。刘老师的讲解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加速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合作机会。
王赫老师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大学E系列副研究员、LIGO-VIRGO-KAGRA科学合作组成员王赫老师带来了题为“AI在引力波探测中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王老师详细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引力波信号处理中的多种应用,包括信号去噪、多频段数据分析及参数反演等。他特别强调了全局搜索方法在处理复杂引力波信号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AI在应对高维度与多模态数据时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深入的技术解析与实际案例展示,王老师展现了AI技术在提升引力波探测精度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对其在宇宙学与天体物理研究中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张正德老师
之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正德老师发表了题为“AI+高能物理交叉研究及基于大模型的物理分析智能体进展”的演讲。张老师首先介绍了高能物理研究所AI+相关研究的整体布局,重点介绍了“赛博士”智能体项目。他详细讲解了赛博士的总体设计,包括领域定制化的高能·溪悟大型语言模型(LLM)、感知层、执行层、记忆层、多智能体协同系统以及用户界面(UI)等核心组件。通过展示赛博士在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和理论推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张老师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推动高能物理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和广阔前景。
自由交流环节
开幕式当日活动的第二部分为交流环节,与会的同学们积极分享了他们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围绕人工智能在各学科中的潜力和价值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基于在自己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运用交叉学科思维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想法。包括“AI识别细胞轮廓”,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升显微镜下细胞识别的准确性;“图像分割大模型最新进展”,探讨了最新的图像处理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力场在生物大分子体系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PyTorch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并集成到LAMMPS中的方法。此外,还有“深度学习求解偏微分方程”,旨在通过AI技术加速和提升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精度;“机器学习DFT哈密顿量”项目则聚焦于计算机科学与量子物理的交叉应用;以及“望远镜具身智能”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闭环AI天体物理学家的路径。
与会同学们不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还就代码运行的计算机细节、跨学科合作中的沟通障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次交流的基础上,同学们将开展分组组队活动,针对交流环节中提出的有价值课题进行为期约两周(12月9日至12月21日)的深入探索和实战,并在此期间得到专业老师交流与指导,期待他们在研学实践成果展示环节上的精彩表现。
此次跨学科人工智能交流会不仅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也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
2024年11月29日16:00,物理科学学院2024级301&302党支部在雁栖湖校区教一309教室举行了主题为“党史为鉴,纪律如山”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观看《从党史故事看六大纪律》视频,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提到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进一步强化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
本次活动由纪检委员王羽扬同志主持。首先,王羽扬同志指出六大纪律不仅是党规党纪的“底线”,更是党长期执政、保持战斗力的保障。他带领各位同志观看视频回顾了党史中的具体事例,阐明了各项纪律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政治纪律方面,冉益智的“两面派”行为警示我们,党员必须坚定政治立场,严守党的基本路线,确保党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廉洁纪律上,刘国定的腐败堕落故事提醒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腐败行为,防止个人私欲侵蚀党和人民的利益;群众纪律则通过“民大于天”的故事强调,党员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工作纪律方面,贺龙严查“华尔街”大楼事件告诉我们,党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行为,做到公正无私;生活纪律上,邓小平严审负心汉的故事提醒我们,党员应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行,做到严于律己,树立榜样作用。最后,组织纪律通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民主生活会”故事强调,党员要始终服从党组织的决策和安排,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这为党内的和谐与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此次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和生动的故事,党员们不仅对六大纪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遵守党规党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各位党员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党规党纪为准绳,严守纪律底线,保持党性原则,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