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刘翔教授受邀作《隐粲五夸克态》专题讲座
张轩珩
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主办的“物理学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于2023年10月26日上午10:30在雁栖湖校区教一楼317教室开讲。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翔教授受邀为同学们带来了《隐粲五夸克态》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物理科学学院乔从丰教授主持,共有20余名同学到场聆听。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郑阳恒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并与嘉宾进行了学术交流。
刘翔教授首先介绍了强子物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对撞机实验中发现了大量轻强子,随之而来的是基于SU(3)对称性的强子分类的提出,并发展出了夸克模型。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众多粲偶素的发现导致了康奈尔势模型,这也成为了后来的不同版本的势模型的缘起。从2003年开始,我们正在经历强子物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量的以类粲偶素XYZ态为代表的新强子态的发现为开展奇特强子态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接下来,刘翔教授介绍了类粲偶素XYZ态的发现,以及这些新奇现象与强子分子态的关联。进而提到了分子态类型的隐粲五夸克态的概念以及研究历程,并着重介绍了他本人及合作者在分子态类型的隐粲五夸克态研究方面的理论工作和随后相关的实验发现。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刘翔教授对分子态类型的隐粲五夸克态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在场师生与刘翔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讲座在多名同学的提问中落下帷幕。
讲座嘉宾简介:刘翔,兰州大学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强子物理研究。 2000-200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先后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为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获高能物理学会第四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随后受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FCT)资助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Coimbra)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目前,他已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欧洲物理杂志C》(European Physics Journal C)等物理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9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系列的论文有190余篇,并受邀为《Physics Reports》撰写长篇综述。其研究成果被引用一万两千多次,对世界各大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强子物理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他注重教学与科研相长,主讲的《粒子物理》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他的研究团队斩获了兰州大学首届研究生“十佳导学团队”;目前他已培养了16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人入选“博新计划”、有5人获“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他也获评“2021年度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