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记忆——北方乡村的新春佳节
物理学院2017级303班崔珊珊
一到家就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挂在院里李子树上的冻豆腐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这是我们中国北方的冬天
特有的一种大自然的恩惠
还伴着一种张灯结彩的喜庆感
满地红红火火的的烟花盒
来自正月初一的习俗“起五更”
五点钟,天未亮
家家户户一起放烟花
临近黎明的夜空上
各色烟花绽放光彩
宛若天明
此起彼伏的爆竹声
温馨提示着人们
新的一年要努力生活哟
安静躺在院子里的芝麻秸秆
看似随意却寓意深长
象征着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要往上升,事要往好去
新的一年,万事胜意
年,念
物理学院2017级301班褚衍邦
回家的火车上,窗外一切都匆匆向后逝去。又是一年过去了,时间就像那些窗外之物,飞逝而过,不再回头,仿佛从未来过。年,是约定俗成的仪式,抑或只是人们标记时间的一个印记,总是无比隆重,却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呈现着轮回,却也包含着一去不复返的凄哀。年,就这样,又来了。
我不禁想:年时的欢欣,也许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慰藉吧。
每次回家,都有着一种纠结的情绪,既为回到亲切的家里而心生向往,又因家中数月里细节的变动而陌生不安,这种感觉,往往要数天才会消去,家,才重新变成我熟悉的那个家。这在我看来也很奇怪,家,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里,物质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两个牵挂着你的人,有他们的地方,就是家。所以,每次到家,都会再细细端详父母,和记忆中的影子比对。然而每次都惊恐地发现,时间是无情而残酷的,上学的几年间,父母再也不复是记忆中的影子,鬓角的斑白渐多,身体也渐弱,再也不复是记忆里为自己撑起家的那两个伟岸的身影。现在的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我们,已经成为他们的脊梁。我们离开了他们,他们已经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他们在原地等着我们回来,就在那里,渐渐被时间折弯了身形。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够改变。也许,人生本来就是在时间的洪流中失去的过程。
年的闲暇,往往会思考很多未来。在二十多岁这个年纪,在这个资讯传播迅速的年代,常会看到一些比自己年轻的青年才俊在某些领域大展宏图,才惊觉,自己原来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依仗年龄的年轻人,而自己的未来,却不知指向何方。未来,在我们看来,有着太多的变数,充满了不确定,甚至会让人迷茫到不知该如何奋斗,不知自己的努力是否在对的方向,也许这种感觉,来自于人本身对未知的恐惧,是无法克服的本能。只是在这个庞大冗杂的世界,这种感觉被无限放大,让每一个迷茫的灵魂,沉重不已。坚守曾经的梦想,抑或沉沦在芸芸众生之中,坚守,意味着现实的痛,沉沦,则是无声的放弃,没有痛苦,但也没有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我,又该怎么办。
年关渐近,回到老家,乡下昏暗的灯光,更添了几分凄凉,直到,初二。初二,是亲戚同聚在奶奶家里的日子,也见到了一年没见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正是七八岁的年纪,牵着他们的手,久违的童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温馨、活泼灵动的希望,从他们的小手,传递到我的心中。那一刻,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也许我们在出发之前,就被世俗赋予了太多条条框框,太多的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而忘记了我们究竟为什么出发,在我们的生命里,究竟什么才是最值得我们去保护,去珍视的。我们出发于这个家,这个家,也永远是我们人生的落脚点。不管我们在外面遭遇了何种冰冷,这个家,都会对我们温柔以待。家人的温情,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
是的,不管我们怎样试图挽留,时间都会流逝如常,不会有一刻的停留,然而,我们却可以决定将什么赋予时间,让它带去远方。我们可以给它悲伤与惆怅,留下冷色调的回忆,但我们也可以给它温暖与希望,让我们在多年之后,可以告诉自己,我,为这个世界留下过一抹温存。漫漫时间长河无源无归,而我只在乎当下,只因那过去了的早已远去,而未来的自有它的安排。所有人都会随时间老去,但不论是亲人、爱人或者朋友,都与我们共享着此刻,陪伴,就是此刻最好的选择。我们选择温暖,便无暇悲伤。
是的,我们的前途固然充满着不确定,但这种不确定中也常常隐藏着惊喜,人们常忧虑着未知中的艰辛,但迷雾散去便是晴空,未来可能有多少苦楚,便也会有多少欢欣。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鼓起勇气,迈出脚步,也许,下一步,阳光就会洒在我们的面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不必羡慕他人路途的亮丽,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曾度过怎样的苦痛,更不必问路在何方,路,其实一直都在脚下,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陪你一起走下去。
有时候,拯救也许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感动,一点点平凡的温情,就足以重燃一个人的心灵之火。这点滴的温情,也许正是年的记忆。
故乡
物理学院307班 龙宇雄
竹林下,老井旁
老屋院子捉迷藏
放学早,去采茶
追打嬉闹不念家
从高中毕业算起,来北京这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远,留存在记忆中的故乡却变得越来越清晰,或许是对故乡愈加强烈地怀念,才得以把故乡从记忆深处慢慢抽离出来。深深烙在记忆里的不仅是故乡的秀美山川,更是懵懂年少时投注其上的真挚情感和美好遐想。离家多年后当我再次踏上那份故地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灵魂的纯粹和完整。对于过往无忧的岁月,处在其中的人总会觉得每天都过得很慢,而当我们到了可以回首的彼端,又感叹时间的无情把多少欢乐的时光淹没在眨眼间。
我多次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回到故乡,我想在故乡的山水中想找回一点当年的痕迹,然而却有如一缕青烟,当你觉得触碰到它时,它却又不知在什么时候飘散而去,似有似无,若离若去。后面我才慢慢明白,无论我们最后去了多远的地方,感受了多少别的风俗,我们也无法抹去心中故乡给我们刻下的印记,它就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与生俱来的基因一样,故乡是我们整个人生衍化的起点,我们的余生都必然带有它的印记。
说起我的家乡,我也是在离家之后才愈来愈认清得它。
早在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隆回巡检司就设在这里。只是屋宇重重的古衙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就被拆毁了。清朝时沿设巡检司,辖隆回八都。巡检司衙门前的地方,称为司门前,这便是“司门前”地名的来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孕育了家乡的人情与风俗,塑造了家乡人的顽强朴实的精神风貌,这样得一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滋润着生活在这片乐土上的每一个人,我自然也是受其滋润着的一份子,魏源勤学的故事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将给我们,那是我虽然懵懵懂懂但是每次听大人讲魏源勤学善思的故事,我的眼里总会闪烁着光。魏源的故事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的家乡是地处湘西南的一个小县城,我生活的小镇曾是旧时县衙所地,因其地处司衙门前,后改称司门前。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经学大师——魏源诞生于此,魏源故居如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乾隆初年,坐落在金潭河边的一段沙洲上,大门处书有对联——沙洲回碧水,郎月照金潭。我更喜欢的是故居内另外一幅对联——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其书于正厅楹柱之上,为魏公二十一岁所作,这也是魏公一生的写照。后人也常以此来勉励自己。此时恰逢早春时节,故居前的百亩油菜花也纷纷盛开,如此美景被媒体广为传说,参观故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此时我也很想站在魏源故居的门前,闻一闻油菜的花香,感受少年魏源在此的所学所思,把我拉回到那个遥远的时空,与他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金水弯弯曲曲地绕过了沙洲、绕过了魏源故居的门前,最终汇入到了六都寨水库,六都寨水库现已更名叫魏源湖,小学时曾组织秋游徒步至此然后乘船游湖,现在的我只记得大片的水域被群山隔得百转千回,穿在其中穿梭徘徊,那时偶尔还会见着渔夫摇着小木船往返于家和集市,当艳山红开满两岸,仿佛进入到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那个世界。水库也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个湖南省最大的土坝水库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凝聚了全县人民二十余年的心血,更是那个时代全县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象征。
对于在家乡的山,比较有名要数白马山和望云山,白马山海拔将近1800米,是湘中第一峰,当地有传言——隆回白马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关于白马山有个美丽的传说,元顺宗13年戍申,陈友谅起兵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朱陈之争,陈败北,余部王氏三姐,逃至此山,计避追兵,倒骑白马上山,故意留下战马行走之踪迹,朱元璋追兵看到从山上往下走的马迹,调转了马头,王氏三女躲过一劫,隐居此山的三姐妹不久便成了仙,普度众生,拯救山民的苦难,于是,这座山就叫白马山,后来众人筹来善款在山上修建了宝莲寺以供奉三位仙姑。寒假与家人乘车欲登顶此山,但因海拔较高,去往山顶的小径被冰雪所封而未能如愿,登上此山,大好山川尽收眼底,这该是多么快意的一件事!
故乡的第二高山当属望云山,诗人袁牧曾留有名句盛赞此山,其诗云:“一品衣披紫薇令半生心在白云乡。”高中毕业年轻气盛,曾邀朋友二三共登此山,现今此山因开发风力发电植被遭到破坏,回想当时能见到它的原始自然面貌也是感到很庆幸。当时我们沿着一条小径一路之上,及至半山腰,开始出现石阶,询问山中居民,得知此径乃古香道,为前人上山求佛进香所修,而今早已荒草丛生。我们几人且行且停,及至辽阔处便放声疾呼,若遇树木繁密处,便躺而歇之。断断续续历时五小时终至山顶。山顶有一宋代古刹,古刹中殿大门有一联云:“宋代修真刹亦古,云山在望天与齐。”,望云山正如其名是一个赏云的好地方,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远处的云绕着山顶围成一个环形,形态各异。邻县境内有一云山与望云山遥之相望,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才女登临望云山后,看到如此美景出了一上联,并且还说要是有人能对出下联就以身相许。联云:“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可是当时竟无人能对,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人将下联对出,这已是后话了。
故乡的山水说不完、道不尽,故乡作为三湘名镇,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滋润着每一个在外拼搏的游子,让我们始终都能够感受到它壮美山水的波澜壮阔和开眼看世界的大气磅礴!
记录,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物理学院304班李海菁
最后一个长寒假到来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些惶恐:一来,18岁离开家外出求学之后似乎已经习惯了外面的生活,由于要打工,所以大学时期无论寒暑假在家里的时间都是极其短,对回家过年这件事也没那么看重;二来觉得如此长的假期包括年前、年中和年后,如何充实度过成了一件难事,因为绝大多数在家的朋友应该都会有“无所事事”的同感吧。
放假前看到公告栏处张贴大海报关于“故乡.年味”,主题:分享你记录的味道。是啊,不妨仔细观察,借此机会认认真真地看一眼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录,以不同的方式去品尝“年味”。
年前:这里有几个日出想和你分享
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除了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之外,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拍日出!为了保持早睡早起,便住在了爷爷奶奶家,和二老一同作息。这样即可以早起晨练,也可以趁机寻找美丽的日出。
1、跑步的过程中,回头一看,初升的太阳和高铁融在了一起
2、连续三日跑到了小时候常去玩耍的一个水库边,第一天手机被冻停机,第二天天气不好,第三天等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拍到了全过程!哈哈哈,好开心
3、家乡多种植果园,其实果园在花季最好看,图为路上随手一拍
感悟:
寻找日出的那些日子,常常跑去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心里很开心,不仅仅回忆了好多好玩的事情,也重新记录了曾经很爱很爱的地方。也许,下次再仔细去观察那些可爱的地方时,我会牵着我女儿的手一起去,给她讲讲我的童年,哈哈
第一个小目标完成!!!(自带BG music:<Grace-Great God who saves>)
年中:“品尝”点滴
1、带小孩:对于我们这种读研的“大龄剩男剩女”来讲,回家帮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带小孩应该是常事了吧(好悲伤的年纪),所以我把过年时“遛孩子”也读的蛮有年味。毕竟我们将来也是要当爹当妈,可提前练练手么。不说了,我姐喊我去看孩子了...
2、贴对联和挂大红灯笼:这种体力活当然得男孩子来干,除夕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3、肉食动物的我:肉丝切得还不错吧,呀,忘了美一把颜,遮一下青春痘(捂脸)
4、捏水饺:捏水饺?行走江湖多年,见过了不少具有特色的水饺,于是拿出来在家人面前秀一下:第一个是山东水饺,第三个是山西水饺,剩下的都是本大人的杰作,没错,包括那只下蛋公鸡和那只蠢猪。“你们啊,说是长大了,还跟孩子一样玩儿”“奶奶,这叫生活态度,咱包水饺也不完全为了吃不是(鬼脸)”
年后:《平一座城,遥一段梦》
其实在过完初五之后便没什么太重要的事情,许多工作的人陆陆续续都回到了工作岗位,这个年其实已经过完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这里有一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此处有广告嫌疑)
她很美丽,从初春到寒冬,每个季节都有她的特别之处,尤其是在假期:people moutain people sea(到处都是游客,为了保持画面的干净,也为了避免游客照,我尽量都是在凌晨人少时分去寻找一些角落)
1. 灯展:不用等到正月十五,灯展就早早地可以看了,今年的灯展在一个保存很好的古镇举行,个人也很喜欢那种古色古香,尤其在过年的喜庆装扮下。
2. 开花:年后的日子开始变暖,天黑时分记录一处不知名的花,春姑娘来咯!
3. 凌晨五点钟的街道:寒风中保护古城容颜的清洁工作人员,还有喜庆的牌楼,有很多哦
4. 诶菲尔铁塔?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小电视塔,论拍照角度的重要性,嘿嘿
5、平遥中国年:这几个大字在这里随处可见,已成为一种“年文化”
6、可爱的古城:保存近乎完整的古城已然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大红灯笼随处见,这里不缺小吃、不缺喜庆、更不缺年味。这里足够美丽、足够古朴、足够浪漫。
我愿每次回到她的怀抱的时候,都能发现她新的美,也欢迎大家来平遥做客撒~~~~
记录,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用文字、图片、绘画、声音....等不同的方式去记录某一时刻,某一时间。可能是会是家门口的日出和日落、牙牙学语的小孩、充满喜庆的大红灯笼和对联、奇形怪状的饺子、自己动手做的一碗面条....亲自记录的每一时每一刻,在我们回忆的时候可以将它化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给未来的自己听,讲给未来的孩子听:这世界美丽非常,上帝赐予我们眼睛为要我们看见,因为你看见什么,你的心就是什么。
愿我们记录不美好的时候,彰显的是善良和怜悯之心;愿我们记录美好的时候,彰显的是如孩童般欢喜的心。
重 庆
物理学院301班 岳琛
你在 歌乐山脚下 给我 温柔的脸
你在 嘉陵江水边 给我 清澈的眼
山城 矗立了多久 我回到你门前
你用 滚烫的小面 辣红我的思念
乡音 忽然又椒盐 回忆像红糖水甜
静夜 倾斜的月光 亲吻着老石板
在这座错落的城市里 串起我的童年
重庆 放不下的 还是你
和我在幺妹的火锅尝一尝 喔噢
直到所有的串串都打烊 也不慌张
冰粉凉虾再来一碗 拘束从不放在故乡
坐在汉渝路的路口 坐在宿舍楼的门旁
和我在南山的树边望一望 喔噢
长江 穿过多少熙攘桥梁 多少霓光
磁器口麻花队多长 朝天门江水有多忙
走到沙南街的路上 想一想这里的时光